伊吾绝句
成书
玉关遗址已模糊,谁识瓜沙旧版图。
欲旁天山寻地志,不闻疏勒近伊吾。
自注:汉玉关在敦煌境。今县治非古玉门也。
嘉峪关外有疏勒河,相传即疏勒故地,《西域闻见录》载之。考“通鉴注”,疏勒去长安万里,今嘉峪关至西安仅三千馀里耳,定知非 是。
汉有裴岑威绝域,唐惟陈国纪殊勋。
残碑传刻无真本,枣木翻雕火药熏。
自注:巴里坤尖山子有汉敦煌太守裴岑勒石,哈密南山口有唐姜行本纪功碑,碑文首载“吏部尚书、陈国公侯君集……”二碑字画剥落 不可辨,土人以木板翻刻,烘以火药,其色斑驳,冀以乱真。
满眼风沙大漠沉,战场旧鬼哭天阴。
髑髅如斗沙边卧,旁有兜牟一翅金。
自注:哈密马场在北山下,古战场也。汉唐壁垒犹依稀可识。近牧马卒掘地得髑髅甚巨,又得兜牟翅一,镂金作龙凤形,称之重六两, 古色黝然。数千年物也。
伊吾,指新疆哈密地区。
第一首诗,写哈密的疆域。第二首诗写哈密所属的巴里坤地方的汉唐碑刻。第三首诗写巴里坤军马场的著名的鸣沙山。诗下小注,不但作本事介绍,还言简意赅考证典故,比如疏勒河与汉代疏勒的关系,就有自己的见解。
鸣沙山就在北山脚下,是西北最大的鸣沙山,比敦煌的还要大。据当地传说,这个鸣沙山原来是巨大的古战场。三十年前,我在巴里坤军马场放马时,曾亲自记录了一个关于鸣沙山的传说:
唐代薛丁山的妻子樊梨花征西来到了天山。敌人摆脱不了樊梨花的追击,就听从谋士建议让士卒在鞋底钉上马掌,这样留下的足迹就迷惑了樊梨花:人向南行,但脚印就如同马往北走,正好相反。樊梨花迷了路,来到现在沙山这个地方,那时这里只有一眼清泉,还没有巨大的沙堆。她的三十万大军一整天行军,人困马乏,但这里只有一个泉水,太阳落山了还在等着给马饮水。樊梨花就在太阳落山之际突然感到心惊肉跳,就策马离开这个泉水,一路跑到了天山的分水岭。她回头一看,只见天神正在云端向下撒沙,顷刻之间巨大的沙山就将她的三十万大军埋在了下面。樊梨花也当即心力交瘁而死。据说她的上马石就在军马场的大路边,坟墓也在那一带。可惜已经没有人说得清具体所在了。巴里坤县城原来有个樊梨花的衣冠冢,但人们说那是清末拟设的。
当年我听到的另一个关于沙山古战场的传说,已经写在长篇小说《生死西行》之中:乾隆年间一个士卒受命到额济纳递交紧要公文,在赶路时误闯入沙山,竟然间出现了成片的、军威肃整的营帐,他还糊里糊涂地与“鬼卒”进行了一场豪赌……。这个故事曾经写进了巴里坤的地方志。
就在那些放马的年月之中,我自己进入沙山还见到一个马灯、一只马镫,都是锈迹斑斑,虽然当时我没有历史考古知识,但也看得出它们的时代不会太久。
成书(1760-1821),字倬云,号误庵。满洲镶白旗穆尔察氏。乾隆四十九年(1784)进士。久在新疆任职,曾任哈密办事大臣、乌什叶尔羌办事大臣等。有《多岁堂诗集》七卷。其中的《伊吾绝句》三十首,每首有小注。
(本篇校对:马雪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