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文献研究中心
 网站首页  基地概况  学术交流  科研动态  人才培养  制度汇编  资料下载  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学术交流>>文献整理与文化润疆>>正文
文章内容页
杨镰《诗词中的新疆》之《乌鲁木齐杂诗》
2023-10-20 17:15   杨镰《诗词中的新疆》

乌鲁木齐杂诗

纪 昀

烽燧全消大漠清,弓刀闲挂只春耕。

瓜期五载如弹指,谁怯轮台万里行。

自注:携家之兵,谓之“眷兵”。眷兵需粮较多。又,三营耕而四营食,恐粮不足,更于内地调兵屯种以济之,谓之“差兵”。每五年更践,盐菜糇粮皆加给。而内地之粮,家属支请如故。故多乐往。


鳞鳞小屋似蜂衙,都是新屯遣户家。

斜照衔山门早掩,晚风时袅一枝花。

自注:昌吉头屯及芦草沟屯,皆为民遣户所居。


割尽黄云五月初,喧阗满市拥柴车。

谁知十斛新收麦,才换青蚨两贯馀。

自注:天下粮价之贱,无逾乌鲁木齐者。每车(粮食)载市斛二石五斗,每石抵京斛二石五斗,价止一金。而一金又只折制钱七百文。故载麦盈车,不能得钱三贯。其昌吉、特纳格尔诸处,市斛一石,仅索银七钱,尚往往不售。


《阅微草堂笔记>之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纪晓岚的朋友蔡锡伯流放到乌鲁木齐后,在印房当差效力。他利用闲暇时间在附近种了一块地。麦秋快到了,他地里的麦子长势良好,丰收在望。人们估计这些麦子可以值市价30两银子。等收割时他雇好了小工再一细计算却傻了眼:雇工人的工钱就要35两。其实在乌鲁木齐这样的新垦地,长期就是物贱、人工贵。他急得不行,整天念念叨叨。纪晓岚知道他已经进退两难:收吧,可已经赔定了;不收吧,然而工人早就雇好了。便告诉他:“我倒有个好主意:你干脆拿出五两银子作为遣散费,把雇来的工人遣散了算了。这样不但两不相欠,也省了一桩事!”大家听了哄堂大笑。这就是乌鲁木齐在屯戍初期因为屡获丰稔,出现粮食便宜、劳力奇缺的写照。

实际在上一首诗之中已经写出流放犯在乌鲁木齐的初创时期的重要地位。那些充满生机的村落,都是流放犯的聚居地。而第一首诗写的则是由于生活有保障,所以将士对于出征塞外戌守边疆是相当乐意的。

就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将《乌鲁木齐杂诗》视为乌鲁木齐的“诗史”。





————————————————————

①(清)纪昀撰:《纪文达公遗集》32 卷,卷十四,清嘉庆十七年纪树馨刻本,第 6a、8b、10b 页。




(本篇校对:闫敏)


版权所有:新疆大学文献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