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纪事诗
洪亮吉
谁跨明驼天半回,传呼布鲁特人来。
牛羊十万鞭驱至,三日城西路不开。①
自注:布鲁特每年驱牛羊及哈拉明镜等物,至惠远城互市。
鹧鸪②啼处却东风,宛与江南气候同。
杏子乍青桑葚紫,家家树上有黄童。③
自注:伊犁桑葚甚美 ④,白者尤佳。
五月天山雪水来,城门桥下响如雷。
南衢北巷零星甚,却倩河流界画开。⑤
自注:四月以后,即引(伊犁河)水入城,街巷皆满。人家间作曲池以蓄之。至八九月始涸。
“布鲁特人”,指现在的柯尔克孜人,是新疆以游牧为生的民族之一。当清代将伊犁设为新疆首府以来,每年伊犁垦区都有与柯尔克孜人、哈萨克人等边境民族的以物换物的大型商贸集市。“惠远”是“伊犁九城”之首,清代伊犁将军的驻地。
在整个清代的西部政治格局之中,伊犁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位置与作用。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圣主的近百年征战,终于取得了西行通道的控制权。乾隆二十一年(1756)清军攻占伊犁,西部的大局底定。在准噶尔汗国时期,伊犁本是一个无险可守的富庶之区,乾隆皇帝以无人能比拟的眼光,将这伊犁河畔的沃野设置为新疆的中心,在伊犁河畔构筑了以惠远、绥定为核心的九座要塞,这,就是著名的“伊犁九城”。不久,将新疆的军政长官定为总统伊犁等处将军,简称伊犁将军。伊犁将军建衙于惠远。其实,乾隆选择一个开阔之地为首府,是含有继续西进的想法——事实上伊犁就是终点与起点合一。
在伊犁将军府建衙不久,伊犁开始接纳来自内地的流放犯。流放新疆,是清代的国策。而伊犁、乌鲁木齐的许许多多有声有色的故事,都与流放有关联。在一个时期内,伊犁的军民达到了十万人,而其中流放犯总是大致保持在三千人上下,如果再加上流放犯的亲属仆从(当时的官员流放携带的人口最多可以达到几十人),流放人口占的比例惊人,在全国首屈一指。在流放犯之中,可以说什么人才都有,诗人是最常见的一族。清代乌鲁木齐与伊犁诗坛生动而且充满活力。
在流放伊犁的诗人之中,洪亮吉不是最早的一批,但他肯定名列最有影响者之中。洪亮吉在伊犁仅仅住了一百天,但他留下的影响贯穿了整个清代。他不是“伊犁纪事诗”这一诗题的首倡者,但他的《伊犁纪事诗四十二首》对于新疆伊犁,对于清诗史,都是不可略去不读的一章。
伊犁,还有乌鲁木齐,都是流放的城市。在洪亮吉之前流放伊犁的赵钧彤在他的《西行日记》结尾说:“伊犁虽穷边,诸物备价贱。米百斤八钱,鱼一尾数文,投荒戍子得不殍饿,他复何求?”⑥大致与赵钧彤同时的王大枢在自己的《西政纪程》写到最后一页时,感慨万千地说:“余于是为伊犁人!”⑦伊犁改变了诗人们的一生,也给予他们意想不到的美好感受,并影响了终生。
在这组诗歌之中,看似洪亮吉只是写出了自己的浮光掠影的印象,但是他的观察能力罕见其匹,他的表达才具扩张到极致,所以这些诗一直是了解伊犁的“门票”。
《伊犁纪事诗》釆用了纪晓岚《乌鲁木齐杂诗》开创的“竹枝体”组诗,并于诗句之下加注,写出本事的体例。从《乌鲁木齐杂诗》《伊犁纪事诗》在诗坛流行开来,在浩瀚的清诗之中,这种“联唱”式的、有故事的小诗,自成一体。我们选录的这三首诗,第一首写成为军政中心之后伊犁民间的贸易仍然活跃,而且有空前的规模。第二首写伊犁初夏风情。第三首写初创时期的伊犁城市格局。诗都不长,但诗句构筑的意境却并不狭窄。读了这些七言绝句,很容易使人对伊犁,特别是始建城垣时期的、流放犯所到的伊犁,产生向往之情。
————————————————————
①〔清〕洪亮吉.洪亮吉集[M].刘德权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1.1211.
②《洪亮吉集》中,“鹧鸪”作“鹁鸪”。〔清〕洪亮吉.洪亮吉集[M].刘德权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1.1214.
③〔清〕洪亮吉.洪亮吉集[M].刘德权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1.1214.
④ 《洪亮吉集》中,“甚美”作“极美”。〔清〕洪亮吉.洪亮吉集[M].刘德权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1.1214.
⑤〔清〕洪亮吉.洪亮吉集[M].刘德权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1.1214.
⑥〔清〕赵钧彤.西行日记.李德龙等.历代日记丛钞(32)[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6.619.
⑦〔清〕王大枢.西征录(卷二).抄本[M].北京:国立北平图书馆,民国.46.